春节放鞭炮的由来

时间:2023-11-27 06:39:03编辑:小迷

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

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

为了祝福明天,驱除瘟神疫鬼,新年之际燃放爆竹,已成为人们代代送旧迎新的一桩盛事。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中描绘爆竹是:“能使妖魔胆尽摧,身为束帛气为雷,一声震得人方恐,回首相看已成灰。”今天人们燃放鞭炮,已无驱魔逐鬼之意,全是为了欢庆节日,振奋精神,增添欢乐气氛。爆竹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多种多样,有单响、双响、百子千子鞭炮等;名称也越来越富有诗意,如飞雪迎春、仙女散花、白雪红梅、金猴腾空等等。每到除夕之夜、春节降临之零点时,中华大地与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齐放鞭炮,百花齐放,万炮轰鸣,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,万家欢乐庆团圆,成了华夏民族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
放鞭炮的来历

相传放鞭炮的来历是从宋代发明火药之后开始的,也有说火药是魏晋时期道士炼丹发明的。魏晋时期纸张昂贵,不可能用纸做鞭炮,很可能是用竹筒填上火药做成的。

放鞭炮与姜子牙有关。相传姜子牙帮助周武王灭了商封王,就上封神台去封神。一个个功臣都封完了,他老婆马氏却跑来了。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等待周文王时,老婆就嫌他穷,一跺脚走了。现在打了天下要封神了,她跑来要神位,就没好气地说:封你一个扫帚星,只有三十晚上可以下界,哪儿黑就往哪儿钻。后来,过年放鞭炮就是为了崩扫帚星,让她没处躲藏。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,由于当地竹子很多,过年时就烧竹杆竹枝,发出一些声响来。根据古书记载,鞭炮原来叫爆竹,就是烧竹子造响动。有了火药之后,特别是造纸技术提高之后,用纸做炮才时兴起来。特别是成串的小鞭,几乎全是纸和火药做成的,编到一起像一条鞭子,所以才有了鞭炮的说法。在南方还有大年夜摇毛竹的习俗。说是某座山上有一个山角精,它总是骗人吃人。春笋、冬笋弟兄二人,一个勤快懂事,一个好吃懒做。这天冬笋听到外面有人喊他到后山去吃甜番薯,他就信以为真地跑去,结果被山角精抓住了。要不是春笋哥哥在家摇动毛竹,竹叶飞去遮住山角精的眼睛,冬笋就死定了。第二天山角精又喊冬笋,冬笋又受了骗,跑过去就被山角精喷出的毒气毒昏了。这时春笋又摇动毛竹,并且和毛竹一起赶到,才把山角精压住了。

春笋冬笋便也长在了泥土里。据说现在大年夜时,当地人还让孩子们去摇毛竹,既是为了避邪,也是要让孩子学习毛竹的为人,还要孩子长得像毛竹一样高大挺直。

春节放鞭炮的来历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

放烟火

烟花,也叫焰火。是指那种内装烟花剂,经点燃后能放射出火花的东西。最常见的有连响带升高的“三级浪”,有直射碧空的“流星”,有就地打转儿的“地老鼠”,有火花并喷的“花筒”,有光电如球的“三花弹”等等;这些是比较简单的烟花。还有一种叫做“架子烟花”或“盆景烟花”的,能随着火花的喷射,向空中送出摹制的花鸟龙风、人物故事以及亭台楼阁等物象,在空中构成幅幅画面,煞是奇观。隋炀帝有诗曰。“灯树干光照,花焰七枝开。”这“花焰”就是指烟花,烟花在喷射的时候,是象树枝般伸展出去的。自从唐代诗人孟浩然形象地称之为“火树”以后,“火树”一词有时也成了烟花的代名词。

春节习俗舞狮

春节习俗

舞狮俗称“耍狮子”,据说是从西域传来的。每年 的春节正月里,家家除了贴起对联、门神,燃放爆竹以庆 祝新年外,在这个新年的景象当中,还有一小部分的民众, 敲着锣鼓,举着彩旗,还有的捧着古式的兵器,很起劲地。沿街去舞狮子。一大群的观众们则争先恐后地跟随着。这 时便可以看到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什么小姐太太站在门前的时候,家里人一定要燃起爆竹来欢迎的。因为人们认为瑞狮是驱邪的祥物,它到过的门前,那么这年家里都要平安无事了。在爆竹声中舞瑞狮是极其吸引人的。这种狮戏又称为“狮豹”。狮子的制法很简单:用竹篾扎成狮子的形状,外面再用彩纸粘贴,最后披上染麻伪装成狮毛,头、足、干、尾分成几段,内中藏有两人(或三人),前者站立,双手拿着狮子头,后者佝偻着,在狮子的尾部,跳跃着仿效狮子舞动。演出的时候,一般都是两只狮子,另外有一人穿着戏装,举着彩球一样的东西来引耍两只狮子,而两头狮子也必然是踩着鼓乐,舞动着扑向彩球,名曰“狮子滚绣球”。舞后有的地方还要舞拳弄棒,表演一番。

广东人是特别爱舞狮子的,每一个舞狮队中至少有二十多人,多的可以达到三四十人。每个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,束着带子,新年那天的开门炮一响,狮队就开始出发到各个人家去表演。其中有多种形式:麟狮。表演的人数很多,用的东西也很齐整。所用的乐器有:一副大铜叭,一个响鼓,一个厚铜的锣,演奏起来非常的响亮雄壮。

上一篇:蚩尤读音

下一篇:没有了